时间:2016-03-01来源:金旗舰散热器 作者:admin1 点击:
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极大地改变电影与游戏,但还有一些人看到了这个蓬勃生长的科技的一个更崇高的目的:给世界上贫穷者和弱势者更好的生活。Oculus Rift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奇(PalmerLuckey)和他的首席科技官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甚至讨论起了将虚拟现实带给大众的“道德重任”。
作为一个食不裹腹的穷人,你很难想象,在寒冷的冬季,窗外下着鹅毛大雪,你在这虚拟现实里,却可以和一群上流社会的人围坐在金碧辉煌的别墅里喝着法国庄园出产的红酒,沐浴在金旗舰铜铝复合暖气片散发出来的温馨空气中。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穷屌丝们一起,在被卫浴暖气片烤得暖洋洋的温室浴池里享受着皇家贵族们的游戏。
对于早在2002年逝世的诺奇克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人们不会。他写道:“通过想象一台体验机器,并意识到我们不愿使用它,我们明白了在体验之外,自己还在乎一些其他东西。”但是,全世界实力最雄厚的一些公司——其中有脸书、索尼和谷歌——都在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意图大规模生产实际上就是体验机器的产品,并且完全相信人们都渴望接入。
谁“绝对”会接入?拉奇能算一个。他还说:“如果你问虚拟现实业界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
虚拟的诱惑
有些颇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有拉奇这样想法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最近,我在拥挤且被雾霾笼罩的北京生活了几个月,注意到很多人都沉浸在“3D幻想游戏”中:他们在有如巨大洞穴一样的网吧里,或是在令人窒息的地铁上、在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里玩着智能手机。这些游戏在中国非常流行,数以亿计的人们空空消耗他们的时间,专注于梦幻西游或是魔兽世界这类虚拟世界。这似乎削弱了诺奇克对体验机器难题给出的回答,同时也强化了许多虚拟现实业内人士的狂热信念。菲利普·罗斯德勒(PhilipRosedale)说:“虚拟现实中的生活与‘真实现实’中的生活没有分别。”
罗斯德勒是流行网络世界“第二人生”的共同创始人,他现在正在搭建一个名叫“高保真”(High Fidelity)的虚拟世界。它们尝试创造的,都是一个如同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他的里程碑式小说《雪崩》中所描述的“超元域”那样的世界:一个巨大的虚拟世界,可令几百万人通过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共同访问。(拉奇已经宣布了自己要建造一个超元域的长期目标。)
罗斯德勒展示如何通过对摄像头发号施令,外加遥控器,来控制他的虚拟化身的头和胳膊,图片来源:joyardley.wordpress.com
这些硅谷项目和激发它们的科幻小说之间有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相似感。史蒂芬森的超元域蓬勃发展之时,现实世界恰恰正沉沦于苦难中:犯罪和社会混乱困扰着美国,经济崩溃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正在改编成电影的2011年畅销书《玩家一号》(Ready Player One)中,穷人们生活在堆叠起来的拖车屋里,在他们悲惨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个叫做“绿洲”的超元域里度过的。即使罗斯德勒和拉奇这样的创业者们建造了真正的超元域,现实世界仍要面对一个被不确定的经济前景和全球气候变化塑造的未来。Oculus的首席科学家迈克尔·阿布拉什(MichaelAbrash)说:“人们有个地方可以逃避,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但是有些人觉得这个想法当受谴责——甚至更糟。
穷人们生活在破破烂烂的拖车屋里,在虚拟世界的“绿洲” 里苟且度日。图片来源:screenrant.com
“视虚拟现实为一种安抚全世界穷人的工具,这种想法狭隘得骇人听闻。”麻省理工大学大众传媒中心主管,《重新连线:连接时代的数字普世者》(Rewire:Digital Cosmopolitans in the Age of Connection)一书的作者伊森•扎克曼(Ethan Zuckerman)说,“这就像一个西部式的幻想,一个梦,认为新技术会解决难题,而且是一个那些试图解决问题的人并不真正理解的难题。”
扎克曼完全理解这个难题。他曾在加纳和肯尼亚生活数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运营一家高科技非政府组织Geekcorps。他不承认虚拟现实是有意义的万灵药。“通过给非洲人虚拟的面包和马戏,来让明显的经济不平等变得不那么明显,这个点子非常邪恶,而且是在妄想。”
未来,我们会让食物尝起来不一样——但不是通过改变食物,而是通过操控我们自己……图片来源:finedininglovers.com
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是微软研究院的一名跨学科科学家,大部分人认为“虚拟现实”这个词在一代人之前流行起来,都应归功于他。对于拉奇“虚拟现实改善穷人处境”的愿景,他将其归结为年轻人的天真:“我猜,一旦他再长大一点、到过世界上其他地方之后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了。”拉尼尔补充道,他针对的并不只是23岁的拉奇,其实,他在硅谷的同事中听到过更极端的议论——他们展望的,是一个富人长生不死、同时“其他人都有个虚拟现实”的未来。拉尼尔认为这个想法很“邪恶”,并且担心它“会导致猛烈的反应”。他说:“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每个人都是一等公民、没有人生活在黑客帝国中的世界。”
然而在科技圈里,这样的怀疑论调相对稀少,你更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人有着和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一样的信念:虚拟现实“将成为数十亿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他是对的,那虚拟现实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没人知道,当数十亿人开始习惯于使用虚拟现实时,我们的社会结构会如何改变。
在三星S7发布会上,正当众人沉浸在虚拟现实中时,马克·扎克伯格出现在了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 forbes.com
又一个“第二人生”?
至于我自己,我在“第二人生”中充当“站内记者”的经验让我有了些不安的预感。即使我认为线上世界是互联网最杰出的合作创新作品之一,总有一种感觉在我脑中萦绕:许多用户出现在“第二人生”里的时候,忽视了线下的生活与人际关系。公司自己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最活跃的用户每天在“第二人生”中消耗六小时以上。另一项研究表明,人们从那个世界获得的快乐要比从现实世界得来得更多。
如果“第二人生”这样一个过时而笨拙的虚拟世界就能产生如此深远的效果,当人们接入全浸入式的虚拟世界时将会发生什么呢?不难想象,我们将搁置现实问题,任其堆积恶化,而这只是因为任何意图解决问题的民主意志都被更愿意躲进虚拟世界、而非解决真实问题的大众截断了。这一想法让我想起了拉奇告诉给我的一个观点,他说:“当你有了完美的虚拟现实,你就可以想象一个无须让其他任何事物变得完美的世界了。”
卡马克认为我的担忧危言耸听了。他说:“二十年多前,关于虚拟现实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那些不咸不淡的讨论就已经进行过了。他说,这些论点错误地认为真实与虚拟之间存在差异。
他说:“如果一些人爱读书胜过一切,为他们提供一个大图书馆就不是对他们的伤害,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更少参与其他活动。如果人们拥有虚拟的幸福生活,他们就拥有幸福的生活。就这么简单。”
同样,如果在寒冷的北极,对一个流浪汉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给你享受最棒的暖气片。
一个AI
原漫画:buttersafe;翻译:Ent
本文源自果壳网,由金旗舰整发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桥西美克大厦507 网站:www.jinqijian.com 邮箱:jinqijian188@163.com 联系电话:13001131293